这个社会需要“自由而无用的灵魂”

回到复旦大学,在光华楼,讲了一个多小时。讲了我们的1001战略,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世界,我们期待的生活,以及,我们所期待的团队。

在这个演讲之外,我想向大家推荐两句话,都与复旦的人与事有关。

01

第一句话:“自由而无用的灵魂”

“很早以前,有个朋友说,如果你看见有人在路上走着走着,忽然就自己唱起歌来,那人一定是复旦的,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样自由而无用的灵魂。

这段话在复旦是如此有名,以至于,人们把“自由而无用的灵魂”视为“民间校训”。在一次毕业致辞中,前校长杨玉良将“无用”视作复旦所能教给学生的“最神圣、最尊贵的精神价值”。 

什么叫做“自由而无用”?

我觉得,自由,就是始终保持一个好奇心,不受既往的经验束缚,也不受既有的条件束缚,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,对未来充满好奇,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一切。

好奇心……

只有好奇,才会创新;

只有创新,才有可能性,才有希望;

只有充满可能,充满希望,生活和工作才充满美好。

所以,在我们红星美凯龙内部,我不断说好奇心、好奇心、好奇心……并把“好奇心”写入了HR体系中的人才观和选人标准:

图片[1]-这个社会需要“自由而无用的灵魂”-九芳集

那么,“无用”呢?

无用的可贵,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特别缺乏的一种认知。就说购物吧,追求性价比当然是正确的,但是,大多数人追求的不过是便宜、便宜、便宜……便宜没有错,但在现实中,很多人往往追着追着就变成追低质产品。

于是,满世界充满了低价低质的物件。

难道,我们消费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中对美好的追求? 

难道,一件美好的、有品位的作品,仅仅因为它不那么“有用”,就要被忽视?

我长期在互联网产业一线,眼见互联网消费中这种“低价低质”风潮,已经有了席卷一切的力量,着实心痛。我希望,我们的用户们,我们的朋友们,可以“自由而无用”,不被“低价”绑架,而失去追求美好的自由;不被“有用”绑架,而失去追求品位的自由。

有的人,听见风就能写歌;有的人,遇场雨都能作诗。

 

我们在历史中读到的最大的智慧是顺势而为,顺应自然的法则,也不扭曲自己的内心。所以对于木,我们把坦荡的做成面,把曲折的制成柄,把光滑的磨出纹理,把多疤的雕成龙凤。万物生长,本一不二。

……

笔尖在白纸上起舞,手指和琴键的恋爱,都是灵感蹦跳的声音,也是音乐和木的回响,那些美妙细腻的纹理,都是摄人心魄的时光,他们安安静静,他们万马奔腾。

……

木的魅力在于,它什么都不做,就能钻进你的心里……在心里安放一桌一椅,收容所有明媚的欢喜,也抚慰秘而不宣的伤。

……

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,黑胡桃、金丝楠,你摸着它的时候,那种温润和质感,任何其他材质都无法替代。每种木材,都天赋异禀。

每一种木材都有它的宿命,每个人也都该看清自己的来去。

这是在说木,也是在说人。

这是爱木,也是爱人。

据说,冯唐,这则红星美凯龙短视频的主角之一,发了一条微博:“在旧书堆里翻出来的自己的二十年前。以前觉得太认真的学了太多无用的东西,现在觉得没有这些,哪有如今无用而自由的灵魂?”配图是自己在大学读书时的医学笔记。

冯唐曾获得美国艾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、中国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,但他是一个成功的作家,一个好的商人。怎么做到的?他说是因为“比较好奇”,我无比同意。

2016年1月,我离开工作十年的地方,转任红星美凯龙总裁,开始在泛家产业的体验。这个领域,每天都有新故事,我希望,我能始终保持现在这种自由的心态,保持有些无限膨胀的好奇心,同时,还保持一些“无用”心,去追寻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东西。

最重要的,是为我的用户们,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,提供更多看似“无用”的选择。你们支持吗?

02

第二句话: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

这句话是复旦大学老校长李登辉题写的校训。是的,确实是李登辉,一个特别爱国的李登辉,不是海峡对岸那个亲日的李登辉。

李登辉先生毕业于耶鲁大学,在1913-1936年间担任复旦校长,他培养的学生中,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,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,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。在日本占领时期,他坚持“三不”:不与敌伪来往,不接受敌伪津贴,不得已时宁可停办。维护了复旦的声誉。

复旦的学生有意为李先生立传,被他一口否决,正色答曰:“Man much abler than I have left no record,why should I leave any?(比我能力强得多的人都没有留下记载,我为什么要留下任何记载呢?)”

一个最近刚知道“这个李登辉”的同学,这样感叹说:

“哦,李登辉,原来可以是一个好名字。”

李先生题写的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校训出自《论语》。

我想,在今天互联网信息爆炸、碎片化的时代,“博学”已经不是大的问题了,更值得强调的是“笃志”,也就是坚定自己的志向、梦想、方向,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我们需要李先生身上那种精神——“傻傻的坚持”。

李先生为复旦公学和大学服务了40年,始终不愿离开复旦。二战结束后,许多学生和他在上海的和平饭店聚餐叙旧,请他谈生平所得。他只讲了一句话:“我归国后,一生旨在复旦,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,一生只做复旦的校长。”

在公司办公区的一角,贴出了一句话:“疯狂的梦想 勤奋的付出 傻傻的坚持”,希望它可以给同事们加持一点力量:

 

“博学而笃志”的下一句,是“切问而近思”,也就是说,在拥有伟大梦想、拥有一颗好奇心的同时,我们要从身边做起,从小事做起,脚踏实地。

道理总是那么的简单,而实践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,以至于我们往往迷失其间。

祝你好运!祝我们好运!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38
分享